基因解码导读
血友病,是英文疾病名称Hemaphilia的中文翻译,又叫做遗传性血友病或家族性血友病。是一种凝血过程减慢的疾病。患者在受伤、手术或拔牙后会长期的出血或渗血。病情严重时,即使是小的小创伤或甚至没有损伤(自发出血)也会持续出血。严重的情况包括关节、肌肉、大脑或其他内部器官出血。病情较轻时,不一定出现自发出血,只有在手术和发生严重损伤时,才会注意到出血异常。
什么样的人应当做血友病基因解码?
血友病主要有血友病A(也称为经典血友病或凝血因子Ⅷ缺乏症)和血友病B(也称为圣诞节病或因子Ⅸ缺乏症)。迷两种类型有非常相似的症状和体征,常规临床检测难以区分,但它们是由不同基因突变引起的。患有非典型性血友病B的人,被称为血友病B Leyden,在儿童时期常常出现大量出血,但青春期后出血很少。
(一)血友病A
1.出血 为本病主要的表现。终身有轻微损伤或手术后长时间出血的倾向。出血程度及发病的早晚与患者血浆中FⅧ活性水平有关。根据出血轻重与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的水平,将本病分为4型:
(1)重型 血浆中FⅧ活性<1%,常在2岁以前就出血,在婴儿开始学爬、学走后出现出血症状,甚至结扎脐带时出血不止。患者出血部位多且严重,常有皮下、肌肉及关节等部位的反复出血,关节内血肿畸形多见。此外,还可见肾脏出血导致血尿、胃肠道出血、腹腔内出血,肺、胸腔、颅内出血少见。
(2)中间型 FⅧ活性为1%~5%,起病在童年时期以后,以皮下及肌肉出血居多,亦有关节出血,但反复次数较少,严重程度也轻于重型。
(3)轻型 FⅧ活性为5%~25%,出血多在青年期,由于运动、拔牙或外科手术后出血不止而被发现,出血轻微,可以正常生活,参加运动,偶尔发生关节血肿。
(4)亚临床型 只有大手术后才发生出血,实验室检查可以证实为本病,FⅧ活性为25%~40%。
一般而言,凡出血症状出现越早,病情越重,随年龄的增长,出血症状可逐渐减轻,有时可出现无出血症状的缓解期。出血可在创伤后数小时或数天后发生,也可在创伤或手术后即渗血不止。
2.出血所导致的压迫症及并发症 出血形成血肿后可导致压迫症状:
(1)周围神经受累 发生率为5%~15%,病人有麻木、剧痛、肌肉萎缩。
(2)上呼吸道梗阻 口腔底部、喉、舌、扁桃体、后咽壁或颈部的严重出血甚为危险可引起窒息。
(3)压迫附近血管 可发生组织坏死。
(二)血友病B 血友病B也可出现类似于血友病A的典型症状。不同点在于:①血友病B重型患者(FⅨ活性小于2%)较血友病A少,而轻型较多,因此临床表现较血友病A为轻;②女性传递者也可出血;③发生抗FⅨ抗体者较少,仅占1%。
(三)血友病C 因子Ⅺ(FⅪ)缺乏症症状轻,有时仅在手术、拔牙或损伤后出血;其传递者一般无临床症状,但拔牙后,较正常人容易出血;FⅪ缺乏症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,如合并FV、Ⅶ缺乏症。
(责任编辑:广东会GDH基因)